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平安建设,筑就美丽幸福家园

2021年12月20日 16:56:21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朱西敏

司法工作者送法进企业。潘 成/摄

“平安小哥”参与平安建设集体承诺签名。 黄 法/摄

黄山,再次因为和谐平安,凝聚全社会的目光。

12月1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黄山市继2005年、2009年、2013年、2017年连续四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后,又一次获得“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第三次捧得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成为我省有史以来唯一一个三捧“长安杯”的地级市。黄山风景区也同时获评“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

“长安杯”是全国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的最高奖项,捧下“长安杯”,意味着一个地区的治安美誉度、社会和谐度、群众满意度均走在全国前列。

黄山三捧“长安杯”,实现平安(综治)建设“五连冠”,是全市上下、社会各界连续20年坚持不懈推进平安黄山建设的成果。20年来,黄山市坚持将平安建设作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秘密武器,让“平安幸福”成为地区发展的竞争力。据悉,我市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列。

1

建久安之势

成长治之业

长治才能久安,一座城市的平安,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网络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建设法治黄山、平安黄山,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并常态化推进,高质量推进“平安黄山”建设,让黄山成为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人人向往的宜业宜游宜居美丽幸福家园。

——以平安建设促营商环境改善。健全司法产权保护制度,推进“江淮风暴”执行攻坚和执行长效机制建设,质效居全省前列;深化旅游综合执法和旅游警务改革,建立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将民宿业纳入旅馆特种行业管理机制。

——以平安建设促发展环境优化。推出政法机关保障复工复产9条措施,开通“云法庭”微信调解”等政法网上服务平台,保障民商事活动正常开展;深化政法“放管服”改革,加强“互联网+政法服务”建设,开展“送法进万企”“法治体检进民企”等活动。

——以平安建设促民生环境提升。持续开展“法治护航精准脱贫”“法润新安百村行”活动,高度重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全面推进“政法超市”建设,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地”;建立“流动车管所”为边远山区群众开展办证等服务。

——以平安建设促生态环境美化。聚焦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探索建立生态保护巡回法庭、新安江生态保护检察室,构建“检察长+林长制”“检察长+河长制”黄山模式。

——以平安建设促开放环境建设。完善皖浙毗邻10县(区)平安边界联创机制,跨区域代办群众户籍、出入境等10余项事项;建立黄杭两地法院系统“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在线缴费”模式,歙县法院成功调解全省首例长三角地区跨域立案案件,全市“长三角”跨域立案46件。

更有效地打击犯罪,提高群众安全感,是深化平安黄山建设的重点。多年来,黄山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聚焦“五大安全”抓防范,科学合理引导“平安预期”,全市社会大局连续多年保持安全稳定,连续多年未发生影响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长期处于低位,连续13年实现命案当年全破;黄山风景区连续25年无群体性事件、连续15年无刑事案件。

如今,良好的综治环境已经成为黄山优质营商环境和靓丽的城市名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黄投资兴业,安家立业。今年1-11月,我市新签内资项目48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占32.7%,实际到位资金370.8亿元,签约项目落地率91.3%,开工率72.9%。

黄山,已经成为和谐稳定的幸福家园,高速发展的创业热土。

2

解矛盾纷争

提治理效能

走进黟县西递村,“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室的文化墙上,“作退一步想”“和为贵”等字样异常醒目。

“从反映问题到最终解决,短短几天时间,让我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设身处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幸福。”日前,西递村一村民感言,当地党委政府接投诉后,第一时间安排西递景区管委会调处,并下发限时整改通知书,问题得以解决。

随着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全面兴起,黟县乡村出现了不和谐“音符”,如“重金钱、轻亲情”“争祖产、闹纷争”“顾自家、邻不和”等现象,给基层治理带来挑战。2018年6月开始,黟县着力总结并在全县推广“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致力于打造“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品牌。通过广大基层调解员不断探索与努力,黟县以“作退一步想”为基础的人民调解工作法逐渐成型,形成具有特色的“听、理、劝、借、让、和”六字(步)工作法。

“为民服务要‘进一步’,解决纠纷要引导群众‘退一步’。”西递镇党委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镇充分利用“作退一步想”的感染力和理性说服力等优势,化解群众面临的矛盾纠纷,进一步和谐党群、干群及群众间关系。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黄山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实践“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乡村善治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这件事上法院要财力还要精力,面子上也不好看。你们各自都退让一步,互相理解对方,把心头多年的结解开,和平解决了情谊还在。”在蒋天林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一桩长达数年的农村土地与房屋纠纷成功化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年近七旬的蒋天林是歙县郑村镇牌坊故里乡贤理事会会长,当过27年村干部其中12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村情民意全在脑子里,矛盾纠纷到他这基本都能化解,评理靠的都是公道话。

村民有分歧,乡贤来评理,这样的乡贤在黄山还有很多。近年来,黄山市创新“乡贤+”矛盾调解法,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力求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和谐,在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中推进乡村善治。

近年来,黄山市聚焦“五治融合”抓治理,“枫桥经验”黄山实践取得了新突破。创新“平安指数”体系,率先发布市域社会治理“平安指数”、行业平安态势感知指数和警源治理、诉源治理、访源治理感知指数;创新“作退一步想”工作法,打造全市统一标准化调解室千余间,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创新“乡贤+”矛盾调解法,发动乡村退休教师、干部和有威望的能人等,通过组建乡贤理事会、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等方式,参与乡村治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创新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皖浙两省五市联盟,牵头推动黄山、宣城、杭州、湖州、衢州等皖浙5市社会治理政策措施融合、平台载体融合、资源力量融合、服务保障融合,构建风险隐患共防、突出问题共治、惠民便民共享、平安建设共创体系。

邻里间的纠纷变少了,居住的环境更美了,老百姓的话语权更多了……生活在黄山这片沃土上,群众越来越切身感受到“五治融合”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多地参与基层治理,共同谱写平安黄山建设新篇章。

3

织守护网格

保和谐平安

在黄山,有这样一支网格员队伍,创城创卫时奔波忙碌,综治维稳时冲在一线,疫情防控时风雨无阻。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言苦、不说累,为了群众的平安默默奉献。他们的身影,也成为这个城市一抹耀眼的亮色。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绝非政法部门一家之事。为此,黄山坚持打好“全民牌”,积极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以“小网格”实现“大平安”,推动全民创建。以基层治理为根本,推行“多网合一”,先后出台了《黄山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暂行规定》《黄山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网格员管理指导意见》《黄山市网格员整合工作实施方案》《黄山市网格事件处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整合公安、信访、司法行政、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有关基层服务管理职能,实现基层服务管理“多网合一”。与此同时,为实现“网格服务零距离、网格管理全覆盖、群众诉求全响应”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标准,2020年5月,黄山市正式启动社会治理物联网交互平台项目,推动全市社会治理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其中,“数据集成”板块,通过“一网清”系统基础数据与社会治理物联网交互平台的对接,初步实现网格采集数据与智慧社区采集数据等多渠道数据的实时交汇比对更新;“小微治理”板块,实现网格化管理系统、智慧社区系统、I党建系统、智安校园系统等基层治理信息系统的平台交互和工作互动;“指挥调度”板块,可切换到综治视联网实现远程可视化会商调度、点对点与网格员视频通讯;“研判预警”板块,应用“一网清”系统与“智安校园”“雪亮工程”等系统的功能对接,可实现特殊人群、重点人群轨迹跟踪和实时报警。“共治服务”板块,汇集了便民服务、为民办事、志愿服务等内容,可提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参与度与体验感。随着物联网交互平台项目深度应用研发,必将发挥更大的数据聚集和系统集成的叠加效应。

在治理队伍的聚合上,全市持续完善党建和社会治理“双网融合”体制机制,调整优化网格党支部,实现基层党组织对社会治理网格全覆盖。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小区(楼栋)党小组(党员骨干)”纵向联动的三级组织架构,引导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网格结对共建,让基层网格迅速壮大。据统计,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2040个,配备网格员2024人。其中,城市社区划分党建网格500个,实现城区基层党组织网格全覆盖。

平安带来千家乐,和谐催生万象新。如今的黄山,居住者安心、往来者顺心、投资者放心,“平安黄山”建设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响亮品牌。享受到平安建设成果的黄山人民正再接再厉,在锦绣山水上浓墨重彩地绘就平安和谐新画卷!

记者手记

平安,是民生所盼、发展之基。平安黄山建设,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年前,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黄山市播下了平安建设的种子,经过日复一日的浇灌,当初种下的平安种子如今已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黄山市第三次捧得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成为我省有史以来唯一一个三捧“长安杯”的地级市。

对黄山的老百姓来说,“平安指数”上的数据变化,正转化成一种实实在在、不断增强的幸福感,是实现富民安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更是建设美丽幸福新黄山的“正能量”。

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黄山将一如既往高质量推动平安黄山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放心投资、舒心生活、安心发展,让群众从身边小事、点滴变化中感受到法治黄山、平安黄山建设的实际成效,让黄山真正成为一座平安和谐之城、美丽幸福之城。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