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屯溪区:“红色小分队”助力基层乡村“善治”迸发新活力

2020年11月03日 09:36:16 来源:黄山长安网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需要做好基层社会治理这篇文章。近年来,屯溪区奕棋镇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走出了一条独具奕棋特色之路。今年以来,奕棋镇更是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支“五治”融合的基层乡村治理组织——“红色小分队”,该支小分队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福祉、人居环境、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01102183406.jpg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红色小分队”应时而生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万家团圆的安定祥和气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迅速打响。在屯溪区奕棋镇出现了这样一支队伍——“红色小分队”,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勇气和信念,义无反顾投身基层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800余名志愿者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风雨同舟、日夜坚守,构筑起了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奉献了一份力量。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脚踏实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奕棋镇深化“党建+”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今年以来,奕棋镇更是在原有志愿者服务队伍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项资源,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结合自身党员意愿,正式成立镇村“7+37”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并将该组织取名为“红色小分队”,通过红喇叭、红先锋、红杜鹃、红管家、夕阳红、红马甲、红春晓等不同职能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红色小分队”共建“党群同心圆”,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01102183436.jpg
  全年“红色”活动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今年自“红色小分队”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极大方便、丰富了群众生活,老百姓赞不绝口。
  “夕阳红”——矛盾化解小分队,是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志愿服务队伍;“红管家”——帮扶关爱小分队,是以“开展困难救助、无偿帮扶,致力于把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为服务理念,开展困难群众帮扶事务的志愿服务队;“红喇叭”——政策宣讲小分队,是以“开展党的农村政策宣讲,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做好党的政策‘邮递员’”为服务理念,开展宣传讲解工作的志愿服务队伍;“红春晓”——农业服务小分队,是疫情防控期间,为切实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和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以村为单位,根据各个村不同的特点,成立的农业服务志愿服务队伍;“红杜鹃”——文化活动小分队,是以“组织开展农村各类文娱活动,营造乡风文明和谐氛围”为服务理念开展文化活动的志愿服务队伍;“红马甲”——环境保护小分队,是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志愿服务队伍;“红先锋”——环境整治小分队,是以巩固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和“双园创争”成果,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志愿服务队伍。
  “红春晓”志愿服务队伍,是奕棋镇为切实抓好疫情防控期间春季田间管理和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以村为单位,根据各村不同特点,组织各村掌握农业技术的党员、致富能手等110余人组成的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新春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屯溪蔬菜市场供应紧张,奕棋镇“红春晓”志愿服务队员、蔬菜种植大户陈志斌第一时间多方协调运进了160吨新鲜蔬菜补充供应屯溪市场。同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下,组织志愿者帮助其他种植户采摘蔬菜,日夜加班,运送至批发市场和市内各大超市,保障了疫情期间市民蔬菜需求。7月初,暴雨袭击黄山大地,奕棋镇的横江、占川河流域沿线及部分低洼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镇域内蔬菜基地和菊花种植基地多数被淹。姚建新是奕棋镇占川村的菊花种植大户,在“7.7”洪灾袭来之际,他家60亩菊花全部受损。灾情发生后,全镇50名“红春晓”志愿服务队员便每天深入基地,协助农户抓紧抢收,科学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等各项灾后恢复工作。
  “红色小分队”通过党员带头,以身示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双园创争”、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秩序、有活力、有福祉的“六有”美丽乡村。在推动乡村治理过程中,“红色小分队”不仅起到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更重要的是带动了镇域其他群众的积极主动性,让群众都能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红色小分队”已渐渐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了乡村治理优势,从而达到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01102183420.jpg
  探索“五治”融合乡村善治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五治融合”基层乡村善治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夯实乡村振兴法治基础。奕棋镇积极推进“肩并肩”双向挂职深入实施,推动治“安”和治“村”两支队伍“肩并肩”前行,构建专群结合、齐抓共管的基层多元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镇9个村党组织全部增配1名党员民警副书记,15名村干部受聘担任警务协理员,村级党组织和公安派出所联防联动,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全镇9个村在民警副书记带领下,多举措开展了《民法典》普及宣传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对村民遇到的一些矛盾纠纷和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法律讲解,引导依法解决,将法治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中来。
  该镇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方式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结合初步创作完成的三句半《夸夸江村新气象》等文艺作品,充分融入自治、德治与法治内容,组织文艺骨干以快板形式编唱,经常性组织开展广场舞、乡村春晚等能够调动村民积极性的公共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各村民组彩绘一面村规民约文化墙,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秀出了文明的新风尚。同时,持续深化“一约四会”制度,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乡村文明建设。4月24日,《人民日报》15版整版发表《村事有章程 乡风更淳正》文章,对该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予以肯定。疫情防控期间,该镇各镇村干部走村入户,累计劝阻聚集、打牌等行为611起,劝散已筹备宴席80余场次,切实做好“红事”停办、“白事”从简,移风易俗携手战“疫”。
  奕棋镇的基层乡村治理经验,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加快构建了“五治融合”基层乡村善治模式,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