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年来,黟县法院认真落实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内修自身解纷实力,外联相关行业部门,因地制宜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新时代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2020年,该院获得“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内修能力夯实解纷基础
该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要求,完善窗口设置,增设自助服务、调解速裁等功能区域,设立调解速裁工作室,组建调解速裁团队,配齐配强员额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确保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充分发挥。目前诉讼服务中心配备专职调解员3名、程序分流员1名、特邀调解员18名,今年办理委托调解23件、诉前调案件84件,多元协调化解纠纷503件,实现民商事诉讼案件受案数同比下降37.3%,万人成讼率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在院诉讼服务中心成立诉调对接工作中心,明确诉调对接机制和流程,细化责任到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基层解纷站点建设,在全县8个乡镇、社区均成立诉调对接工作室,在县交警大队设立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司法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并指定了诉调对接指导法官,定期开展人民调解培训指导。结合县域特点、法院特色增设“十九大党代表”特邀调解工作室和宏村旅游巡回法庭、西递“作退一步想”法官工作室,更好地服务保障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外联多元打造解纷新格局
1月21日,黟县法院与该县人社局、宏村镇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通过诉前联处联调的方式,合力化解黟县某酒店与67名工人劳资纠纷;
10月14日,黟县法院与宏村司法所通过诉调对接,成功在诉前化解一起因提供劳务死亡的赔偿纠纷;
10月27日,黟县法院联合宏村司法所及该镇龙江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妥善调解一起赡养纠纷案……
今年以来,该院古民居法庭运用由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三个部门为主导,旅游、农业、土地、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3+N”多元化解机制,共调处纠纷100余件,成为该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个生动实践。该院还积极促进健全完善已有的“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置”等平台,推动相继挂牌成立“民宿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写生研学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化、行业化基层调解组织,逐步实现在全县各纠纷多发领域、多发行业汇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与县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开展黟县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实施方案》,分批次安排全县基层司法所在编工作人员到法院挂职锻炼,通过业务培训、组织观摩庭审、参与案件调解等方式,帮助人民调解员提升调解能力。
同时,该院紧紧依托“五优四好”人民法庭和法官工作室建设,派遣法官协同乡镇司法工作者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和协调化解,努力实现乡村诉讼服务体系“一体化覆盖”。制定《关于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为基层纠纷化解和民主法治村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主动加强与社区、村信息员、网格员联系合作,邀请基层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等担任联络员,充实多元解纷力量,完善便民诉讼服务网络。
高效便捷让诉讼服务在线
今年4月,远在广东高州的陈某通过手机移动微法院向黟县法院提交了一起民事纠纷的诉讼材料,仅用了5分钟,该院就完成了跨域立案的审查和受理工作,如今,该案已顺利审结。在对该案进行跟踪回访时,陈某表示,没想到通过手机就能跨域立案,为该院办事速度点赞。
近年来,黟县法院积极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广应用“安徽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等平台,实现跨域立案、诉讼材料收转发、在线调解等线上办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多元化解等诉讼服务事项深度融合。开展“自助立、网上立和就近立”,完善诉讼服务热线功能,畅通微信、支付宝、银联自助缴费方式;完善在线调解室、远程接访室,推动纠纷线上办理,着力打造“一网通办”与“一站服务”相结合的便民模式。
今年以来,该院通过互联网完成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共127件,在线缴费900余次、云间庭审15场,电子送达721次,完成4件执行标的物网络司法变卖,成交金额193.7万元;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组织44件案件当事人进行沟通协调。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