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2020年,歙县徽城镇新州社区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支部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力量参与共治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实现组织进网格、服务进小区、协商共治,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坚持支部行动、资源联动、党群发动,进一步深入抓实抓细基层党建和民生福祉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双网”融合亮点工程。党建引领多元治理共同体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构建了“一核引领、多元共治”的“1+N”基层治理模式,社区整合6个治理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党小组长挂点、3名民情联络员联络,把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参与的18名网格信息员编入6个网格党支部,将党建、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纳入网格治理,形成双网融合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实现了组织架构融合化,实体运行高效化,制度保障规范化,治理效果满意化。
“布射河改道后,农田灌溉问题社区要尽快协调解决。”“好的,你反映的问题我马上汇报社区,尽快给您答复”……居民通过网格联络群发送求助信息,网格员立马作出反应,现场核查,迅速处理……如今,已成为社区工作的一种常态。实行“网格化+网络化”的“双网融合”党建工作模式,将社区事务纳入一张信息网,把社区工作者编入辖区6个网格中,建立网格联络群,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党建治理服务水平。
扎实推行“乡贤+基层治理”模式。发挥“乡贤+”作用,充分激发乡贤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发挥乡贤在平安创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辖区优秀企业家、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原村离任老干部、老退伍军人等纳入到乡贤群体中。结合乡贤“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乡贤”们掐得准“脉”,找得到“根”,摸得对“门”优势,加强信息共享、沟通与合作,引导乡贤积极做好社区发展“参谋员”、为民办事“服务员”,积极参与项目征地、调解矛盾纠纷,做到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村组,实现了社区成立以来无治安、刑事案件,无生产生活安全事故案件,有效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推进社区红色议事平台“四方共议”协商机制。建立“社区党总支—片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信息员”四级架构,实现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用,聚多方力量推进各项工作,合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通过“7+X ”多元参与协商议事平台,及时沟通、协调、处理涉及物业管理的各类具体问题,并定期召开、遇重大事件及时召开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商处理居民需求。近年来通过协商事项收集,共收集居民反映各类问题160余件,解决了“纠结了十七年的菜籽油陈年旧账”、“农造厂门前10多年来无慢车道和人行道的‘断头路’”、新州居民区无停车场等疑难问题。以“多元化”服务解决“精细化”诉求,实现居民需求和党员“服务”精准匹配,开辟了一条联系群众、优化决策、化解矛盾、改进工作的新途径,打通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神经末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打造服务型社区。社区以“两委一站”(党总支、居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治理载体,“三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为议事框架,实现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以居民居住地为中心,构建满足15分钟范围内的医疗、住宿、教育、商城等日常所需的居民生活圈,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法律咨询、矛盾纠纷等各项服务。同时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开展政策宣传服务、劳动就业服务、安全保障服务、维稳安全服务、民生服务等多项服务工作,并特别注重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将症结派单发送相关部门,采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合力解决,确保“小微”项目以及小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用“微治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在今年的常态化疫情防控、“7.7”抗洪救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主动当起了排查员和宣传员,为社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