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揭秘!千年八卦村的“无坎”密码

2023年08月29日 10:08:00 来源:安徽法制报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编者按







2023年8月28日,《安徽法制报》第5版刊发《“无坎警务”走进群众心坎》文章,重点报道了近年来,徽州公安分局呈坎派出所全面打造“无坎警务”工作室,积极创新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模式,让“无坎警务”真正走进群众心坎。全文如下:






 “无坎警务”走进群众心坎

《安徽法制报》  通讯员 路海波



“登黄山天下无山,游呈坎一生无坎”,这个被朱熹誉为“江南第一村”的古村落,有着传承千百年的呈坎“过坎文化”。近年来,呈坎派出所借助当地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精神内涵和人文资源,突出易于让百姓体味与感知的“无坎”主题,找准载体,唤起共鸣,竭尽全力化心坎、过沟坎、解坷坎、去门坎,全面打造“无坎警务”工作室,积极创新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模式,更好地顺应了百姓对平安顺遂、和谐幸福的“无坎”期盼,让“无坎警务”真正走进群众心坎。

推行“警务+” 平安治理过沟坎

警力少、游客多、路难行、事难防,如横亘在“平安治理”工作中的一道道沟坎,制约了辖区治安防控效能。“无坎警务”工作室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创新,因地制宜推行“警务+”工作机制,推动治理主体多元性、治理手段综合性、治理目标多向性。
首先是推行“警务+联动”。“无坎警务”工作室秉持“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工作思路,结合治安实际,吸收保安员、治安积极分子及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建“平安义警”队伍。日常工作中,义警队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协助民警开展社情民意感知、治安防控巡逻、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防范宣传、治安隐患排查、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实现了调解纠纷有义警帮忙、入户走访有义警带路、安全防范宣传有义警搭台、巡逻防控有义警参与。截至目前,“平安义警”队伍总人数已经达到127名,协助开展志愿活动100余次,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下降6.23%。在隐患排查、平安宣防、矛盾纠纷化解等基层治理工作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创新工作模式上,推行“警务+旅游”。为擦亮呈坎平安景区“金招牌”,更好服务旅游经济,“无坎警务”工作室立足景区特色,推出“警务+旅游”工作模式,实时为游客提供“旅游一站式警务服务”,在矛盾化解、游客分流、提醒引导、咨询服务、紧急救助方面提供最佳帮助,用景区平安换游客“心安”。2023年3月29日,景区一游客的无人机卡在房顶,现场执勤的民警辅警踩着只有几根钢筋的台阶,爬上高楼为游客取回无人机。次日中午,该游客带着锦旗来到警务室,感谢民警热心帮助。今年以来,警务室民警共救助游客20余人次,提供咨询服务243次,帮助游客找回丢失的钱包、无人机、证件等物品42件,获赠锦旗6面。
在具体执行上,推行“警务+脚板”。呈坎村内有二圳五街九十九巷,逼仄的小巷里警车无法通行,工作室的民警辅警便靠着 “铁脚板”走遍这星罗棋布的街巷,开展重点人员走访、基础信息采集、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群众需求回应等工作,做到户户知底、心中有数。每逢节假日、休息日,呈坎景区的街头巷尾总有民警辅警们步巡的身影,日均两万步的“铁脚板”踏出了一张“平安地图”。今年以来,景区等重点部位矛盾纠纷降幅达86.3%,未发生恶性案事件,现行命案实现“零”发案。

巧于“借外力” 调解纠纷化心坎

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直是基层派出所不断实践探索的课题。为了提高排查化解的质效,呈坎派出所“无坎警务”工作室巧借外力,定分止争,消除矛盾双方心中的塄坎,实现法律、政治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调解方法上,借古人哲思。治安调解时,既以法律为根据,又灵活运用当地传承的善良民风、公序良俗悉心规劝、以德促和,如呈坎“一人巷谦让石”和“拐弯抹角”等古建筑体现的尚和贵中、谦和礼让、互惠共赢等和谐理念,将这些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用以化解当前农村中突出存在的家庭婚姻赡养、邻里土地房屋等纠纷。

在调解方式上,借社会团体。坚持“多元联动,快速化解”的原则,对于疑难复杂纠纷,“无坎警务”工作室邀请司法所、村居社区、综治办、个体业主等团体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化解-回访-销号”的闭环管理,使矛盾化解实现了由 “独角戏”到“大合唱”,从“各自为政”到“综合一体”的转变。今年以来,警务室多元化联动调解矛盾纠纷23件,成功化解率达100%,平均耗时低于2天。
在调解方法上,借乡贤力量。工作室积极探索乡贤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全面吸纳辖区口碑好、威望高、群众公认的贤达人士,成立“乡贤评理会”。每当遇到涉及乡俗、民俗的矛盾纠纷,民警都会请“乡贤”们到警务室,发挥他们的“贤智”,以说法理、拉家常、摆道理的方式参与纠纷调处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民“心贴心” 助弱济困解坷坎

日常工作中,工作室民警走村入户,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所思所盼,关心、关爱重点人群和特困群体,竭尽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坷坎波折,传达党和政府的温暖,不断累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支持。
当好留守童叟的“贴心人”。针对村里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较多、安全防范薄弱等严峻现状,“无坎警务”工作室以关怀照顾为核心主题,为留守老人、儿童定制“安全套餐”,通过召开留守儿童交流恳谈会、定期走访空巢独居老人、困难老人结对帮扶等方式,为留守老人、儿童这些群体提供帮扶救助,做到对留守在家的“贴心”,让出门在外的“放心”。2023年2月,民警送证上门过程中发现许多留守老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老人家中连一张像样的照片都没有,了解此情况后民警认真梳理孤寡老人信息,上门给他们拍生活照,之后塑封好再交给这些孤寡老人。此次活动中共计为留守孤寡老人拍摄照片百余张,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当好重点群体的“解忧人”。每次入户走访,工作室民警总会到刑满释放人员、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家中看看,实时了解人员动态,并及时帮助解决其生产生活困难。2022年6月,民警在走访辖区精神障碍患者吴某时,了解到由于监护人受伤,家里1000多斤的西瓜销售成了大问题。工作室民警得知后,立即帮忙联系西瓜销售网点,短短5天时间,滞销的西瓜就销售一空。
当好贫困人员的“帮扶人”。为了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室探索建立“1+1”工作机制——每名民警一对一结对帮扶一名贫困群众,随时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取得了“1+1>2”的工作效果。每个月甚至每周,工作室民警都会去这些贫困群众家中陪他们唠唠家常,帮忙收拾家务。逢年过节,民警还会组织志愿者挨家挨户为贫困群众送粮送物,嘘寒问暖,让他们“心不空、有所依”。

聚焦“快简优” 服务赋能去门坎

无坎警务室聚焦“快速、简捷、优质”目标,卸去门坎,零距离感知百姓冷暖、回应群众急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

在服务方式上,无坎警务室推出了“点单”服务。群众通过电话、微信“点单”,工作室将材料审核打包好“接单”,民警辅警入户走访时“送单”。今年以来,警务室办理群众“点单”业务12起,服务群众16人,真正做到将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除此之外,无坎警务室还推出了上门服务。“无坎警务”工作室针对辖区“孤老病残弱”等特殊人群及出行不方便的群众,积极开展户籍业务、交警业务、出入境业务上门服务活动,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大限度节省群众时间、减少群众跑路,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里地”。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服务特殊群体100余人次,温暖了民心。
在对外便民服务中,无坎警务室推出周末户籍窗口不打烊服务,让群众“来即办、随时办”。
上千年的历史跨度,藏蓝精神的代代传承,呈坎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打造群众心坎上的警务室为目标,描绘着徐徐展开的“枫”景画卷,让“无坎”警务理念在这座千年古村落中熠熠生辉。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