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2023年8月30日,《安徽法制报》聚焦黄山市政法系统参与全国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以《筑牢法治根基,彰显法治力量》为题,整版报道法治黄山建设情况。全文如下:
权力“瘦身”带来活力迸发,行政审批不再“长途旅行”;政务服务“搬上了网”,最多跑一次成了新常态;从“民告官难见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不出声,到“民告官必见官”,且出庭又出声……黄山市法治政府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让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近年来,黄山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政府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迈向新台阶。在全国第一批、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中,黟县县域旅游综合执法和黄山市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工作两个项目分别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在全省第一批、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中,市政府以及屯溪区、歙县、休宁县3个区县分别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黄山区法治乡村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分别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截至目前,黄山市获评全国全省的示范地区和项目的总数位列全省第一。
如今,法治让9807平方公里的黄山大地热潮涌动、活力迸发。
筑牢法治根基 彰显法治力量
黄山市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侧记
务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坚持深化改革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真的是谢谢交警同志啊!他们及时延长了屯溪茶城西门附近的停车时间,这样就有效缓解了茶农、茶商的停车难,也为我们物业企业解决一个管理上的大难题。”2022年4月27日,黄山欣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李跃鹏向黄山公安交警送上一面“助农惠企”的锦旗,盛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民警在法治范围内优化营商环境的暖心举措。
这只是黄山公安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黄山市出台《黄山市政法系统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从依法打击、平等保护、服务保障、绿色发展4个方面明确法治护航发展的“路径图”。在黄山市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上,徽州区和歙县企业加起来占比近一半。去年,歙县在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安徽省首家实体运行的法治服务综合体——法治护航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政法服务。徽州区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345”模式,高效处置了一批“僵尸”企业,受到多方“点赞”。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黄山市紧盯“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目标,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以有力的法治举措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今年上半年,黄山市法治营商环境位居全省并列第一。
组织开展“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全面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工作,直接取消审批9项、审批改为备案8项、实行告知承诺50项、优化准入服务60项,高频事项实现“证照联办”。全面推行“一次办”,梳理编制“办好一件事”集成服务114个。创新开展“假日办”,梳理9个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高频事项44项。大力推广“自助办”,上线黄山市自助一体化平台,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市、县全覆盖。做优“跨省通办”,上线“皖事通”长三角政务地图,已实现132项事项“跨省通办”、76项事项长三角“一网通办”。推进“免申即享”综合惠企平台建设应用,惠企政策实现直达直享。
夯实法治政府建设根基
坚持刚性约束
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共治共享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法者,定分止争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近年来,黄山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市县两级实现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成立了“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红色物业调解委员会”“民宿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特色调解组织。此外,黄山市被确定为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首批、首位城市后,该市认真对照中央政法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要求,对标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定位,全力驱动市域社会治理格局转变、方式转化、重心转移、动能转换,着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出台《关于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规定》,努力构建大协调工作格局。创新推出“解纷码”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创立“群众点名、领导接访”“驻村夜访”“解忧杂货铺”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2021年以来,成功调解纠纷近4万件,成功率99.02%。在全省率先开通“诉讼法律风险评估”平台、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平台,社会治理经验两次在《法治日报》头版头条刊载。
将古徽州“作退一步想”理念巧妙用于基层调解和乡村治理实践中,总结推出“听、理、劝、借、退、和”六字调解法,成为全省三大调解品牌之一。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法治乡村治理体系,打造标准化“作退一步想”工作室1100余个,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739个。完善 “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整合并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目前全市共有9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0个省级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42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构建平安黄山、法治黄山发挥了积极作用。黄山市实现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五连冠”,并三捧“长安杯”,黄山风景区成为全国唯一获得“长安杯”的景区。
可以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声中,黄山市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已经驶入快车道——
政务生态日渐清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各级政府依法决策正在成为常态。依法用权成为重要遵循,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行政权力不再任性,行政执法越来越规范。法治黄山结出的累累硕果,让人民群众暖在心里、喜上眉梢……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