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青绿新安、碧波荡漾。歙县法院深渡人民法庭坐落在新安江畔,属于典型的山区、库区、景区的“三区”法庭,辖区面积540平方公里、4镇4乡52个村居,干警8人,党员4人。肩负“守护一江碧水、服务十万群众”的重要使命,深渡人民法庭在守护青绿、纠纷预防、指导调解、司法为民等方面持续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模式。
厚植青绿 守护一江碧水
成立全省首个“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组建30多人的“水上卫士”调解员队伍。首创“江中水、水下鱼、岸上村、村中树、树间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同保护新模式。严格办理涉新安江环境资源案件,2024年涉新安江环境资源案件同比下降63.1%,被最高法院推介、省市县领导批示肯定,为歙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字号品牌首创首成贡献司法力量。
多元解纷 结密协作网络
政法委牵头、法庭主办、乡镇联动设立“枫桥式”无讼服务点,整合乡贤、法律明白人等多元力量,用《为民提示函》及时将纠纷函告乡镇,组织诉前化解,3年来共发出147份函,成功调解纠纷99件,为群众节约诉讼成本20多万元,“‘枫桥式’无讼服务点里党旗红”获全省法院首届党建创新品牌。依托全国人大代表综治工作站,组建“金融纠纷调解室”,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乡镇妇联、心理机构设立“家事小屋”,家事纠纷调解率超过75%。每季度向乡镇通报成讼情况,合力“抓前端、治未病”。
授之以渔 做实指导调解
独创“法治小说会”,用生动、鲜活、简短的案例,为辖区调解员授课,去年以来开设30多场、受益4000多人次。联合编写《基层调解实践指引》,供全县调解员使用。普法元素处处见,巡回办案月月有,普法剧《法不容“赖”》巡回演,2023年以来先后在《农民日报》等市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200余篇。
主动融入 参与基层治理
借力全县“大抓经济、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全员融入“党建+基层微网格”,由1个乡镇试点到8个乡镇铺开,目前已组建覆盖52个村居的网格群,在线网格员1170人。每周2天开展“驻村遍访”,高频次入村居、听民声、察民意,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格中结”。相关做法在全市各基层法庭逐步推广。
心系“三农”助力产业发展
辖区盛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贡菊、枇杷等,种植、采收时节如有诉讼,群众不仅耗时耗力,又损失真金白银。法庭坚持“庭审地点离家近,开庭时间群众定”思路,开设“时令法庭”并坚持了10年,将数千件纠纷真正化解在田间地头。助力歙县农文旅加速发展,法庭设立“作退一步想”法官工作室,化解臭鳜鱼、徽州鱼灯等多起涉文旅纠纷,相关做法被省高院推介。
提升质效 实现定分止争
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实行类案专人办理,统一尺度,提升质效。坚持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法庭年均调解率保持在70%以上。首创执行局副局长入驻法庭,实现立、审、执快速办理,80%以上的小标的案件10天内结案,兑现率达到85%,切实减轻群众诉累。年均办理诉讼保全案件80余件,调解并履行到位率超50%。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深渡人民法庭年均受理各类案件700余件,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期限15.6天,无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无涉诉信访发生,审限内结案率100%,2024年所有质效指标均优于满意值。每年有10个以上的村、组实现纠纷“零成讼”。连续2年实现诉讼案件总量负增长,人民群众诉讼服务满意度保持在全省前列。工作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央媒报道, “枫桥式”无讼服务点工作被写入2023年安徽高院工作报告。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