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徽州清明粿

2019年03月28日 09:10:59 来源:黄山新闻网

“清明时节野艾香,家家户户做粿忙”, 古往今来,这都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味的“徽州清明风情图”。虽说是当今的徽州城乡如此美景已经有些式微,好多年轻人已经不会亲手制作清明粿了,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路边的小吃店里买到,因此,“大街小巷飘艾香,男女老少把粿尝”的景象涛声依旧、传统仍传。随着“清明节”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清明粿制作技艺”也荣登上了地方“非遗”的目录。

徽州清明粿,徽州人家清明时节制作与食用或使用的一种传统的粿类美食。它的“食用”功能,主要供徽州人清明上坟扫墓踏青时权作干粮;它的“使用”功能,则主要是成为徽州人清明上坟扫墓时用作祭祀祖宗的供品。倘若说,徽州人过清明节的历史已经有2500年之久了,那么,应节而生的徽州清明粿的历史,也决计不会少于这个数字。至于它的诞生缘由,除了清明祭祀之需以外,则还与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不得生火的古老风俗有关。寒食节当天一般不能扫墓(至今犹然),而且还不得生火做饭。那么不做饭吃什么?于是,清明粿应需而创、应节而生。人们在清明节之前,就早早的做好了一批清明粿,用四周镂空透气的徽州竹编的篮子盛装起来,高高悬挂在家中通风堂屋的屋梁上,随时可以取下食用,相当便捷。通风,可以使得清明粿长时间的保存而不变质;透气,则可以使得清明粿不馊、不硬、不开裂。

徽州清明粿大体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无馅原味无模型清明粿、有馅甜味无模型清明粿、有馅咸味无模型清明粿、有馅甜味有模型清明粿、有馅咸味有模型清明粿等。无论哪种类型,他们都有着一些共同的地方,这就是:都是使用艾叶、糯米粉或梗米粉作为主要原料的,都具有油光、青绿色的外表和野艾的清香,以及基本都是圆形的饼状外形,都具有糯而不腻、清香可口的口感,以及睹粿思乡、滋生乡愁的美食文化特点。

徽州清明粿制作的主要原料,因甜与咸不同的口味而不同。其中甜味清明粿的主要原料包括:艾叶、糯米粉或粳米粉、白糖、黑芝麻粉、白糖腌制干桂花瓣或豆沙等。而咸味清明粿的主要原料则包括:艾叶、糯米粉或粳米粉、腌菜、竹笋、豆腐干等。共同的主要辅料包括青若叶等,共同的主要工具包括石臼、徽州粿模等。

徽州清明粿制作的主要工序,也因甜与咸不同的口味而不同。它们共同的主要工序主要有:制作艾泥与艾汁、揉成绿色的面团、制作粿馅、制作清明粿、上笼蒸熟等。具体的制作工序概述如下:

制作艾泥与艾汁:艾叶采摘后清洗,然后放在石臼里舂烂捣碎成绿色的艾泥与艾汁。

揉成绿色的面团:将绿色的艾泥与艾汁加适量甜水或清水,与糯米粉或粳米粉(单独、混合均行)反复搅拌并揉成绿色的面团。

制作粿馅:甜味清明粿的粿馅,是将黑芝麻粉与白糖、白糖腌制干桂花瓣搅拌成馅,或现成的豆沙馅;咸味清明粿的粿馅,是将腌菜、竹笋、豆腐干切成丁并在油锅中炒制成馅(对于原味型清明粿则没有这道工序)。

制作清明粿:将绿色的面团揉搓成长圆筒形面柱,再将其过刀切成小段,每一小段先行揉搓成圆形薄片,然后将甜馅或咸馅包入,再将其用手掌拍成或用轱辘碾压成圆形的饼坯。然后再将饼坯填入徽州木雕精心雕刻而成的粿模稍加压力使其成型,并通过粿模在案板上的击打将成型的清明粿震出落在案板上的干米粉层上;将成型的清明粿陈放在洗净的若叶上,放入蒸笼大火蒸20分钟,出笼装盘上桌(对于无模型清明粿则没有入模、脱模这两道工序,只将圆形的饼坯直接上笼蒸熟即可)。

清明节,古时也称作“民族扫墓节”、“踏青节”。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浓浓清明氛围中,一家老小提着装满清明粿等祭祀食品和纸钱、锡箔、表芯纸、香火等祭祀物品的提篮,去上坟、扫墓、踏青,寄托哀思,放飞亲情。因此,家家户户制作清明粿,男女老少品尝清明粿,是徽州古往今来的传统清明节民俗。也因此,在徽州百味中,徽州清明粿是独具徽州清明民俗特色的徽州美食。


编辑:郑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