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当我猛然间看到“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七个大字的时候,我的思绪霎时闪回穿越到唐朝,就平仄有韵地默诵出诗仙李白的这首《黟县小桃源》的古诗来:“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这个被李白誉为“小桃源”的地方,便是最近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评定为“千年古县”的安徽省黟县。
“千年古县”黟县,自古以来就与桃花有缘,因为它古往今来就一直都被誉作“桃花源里人家”。个中之妙,缘由有三:一来因了陶渊明的那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记》字里行间所营造出的“桃花源”妙境,不但可以在黟县桃源村一带一一对应地按“文”索骥地寻找到它的实景,而且更能在黟县的赤岭村陶贤里见到当年跟随陶渊明家族迁徙到此的陶渊明二子陶俟后裔携带来的《陶氏宗谱》文物,令人叹为观止;二来因了李白留下的那首唐诗《黟县小桃源》,堪称“以诗为证”的铁证尤物;三来因了代代桃源人一直都薪传着“守护桃源文化”的传统,使得“桃花依旧笑春风”。
踏响“黟县青”铺就的石板路,默诵着《桃花源记》的美文骊句,徜徉、穿行在树树桃花掩映着的桃花源里人家的村里村外,视野里不断闪现出“桃花源路”、“桃花源土菜”、“陶渊明笔下的漂流——桃花源漂流”、“桃花源酒家”、“桃花源农家乐”的店招或路牌,耳畔不断回响着“十里桃花,十里杨柳,十里红旗风里抖,桃源春,浓似酒”的诗句……“桃花依旧笑春风”,就觉得这里的桃源春风,是绿绿的、暖暖的、香香的、甜甜的、醺醺的、美美的,令人贪婪,令人陶醉,令人诗情勃发……
就被引入西递村子里的一座徽派古民居了,就被带到故宅中的一个门洞旁,就举首抬头异常惊讶地看到了那幅镌刻着“桃花源里人家”隶书大字的沧桑感十足的石雕门楣,就趣味盎然地听到了房屋主人娓娓道来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国著名书画家赖少其先生,曾经慕名来访这“桃花源里人家”。面对这六个隶书大字,赖少其霎时亢奋得情不自禁,又是远观,又是近看,又是拍照,又是临摹……最后,他还要房屋主人搬来梯子,自己颤颤嵬嵬地爬上梯子,用手摸,用眼看,欣赏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倘若说,赖少其先生与“石雕门楣”的相遇,是“登上高梯任陶醉”的话,那么,著名词作家、剧作家闫肃先生应邀来黟县采风为黄山国际旅游节大型晚会创作时的与“石雕门楣”的相遇,则是“灵感闪现化作歌”了,他创作的歌曲的题目,就叫做《桃花源里人家》,歌中唱道:“一抹儿白壁青瓦,一样样朱栏雕花,马头墙托起星斗,小天井筛着月华。噜,好一个桃花源里人家。‖厅堂间楹联书画,后园中耘菜种花,石板路洁净似玉,小巷里薄雾如纱。噜,羡慕她,桃花源里人家。‖拨开了岁月尘沙,避开了繁闹喧哗,莫道我古朴典雅,紧扣着时代步伐。”真所谓“旁观者清”了,黟县桃花源里人家的真谛,完全被头一次走近她的词作家描摹得活灵活现、形似神似、入木三分。
这两则关于“石雕门楣”的文人轶事,当然为“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感大大加了分。然而,若是要论起更能使人诗情荡漾的,那就要属百年经典《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张光年(光未然)先生所题字的黟县名胜“桃源洞”了。“光未然”之于“桃源洞”,“黄河水”之于“漳河水”,就如此奇妙地令人怦然心动诗飞扬——
你从黄河大合唱中
撷来三朵浪花
随手洒向黟山的石壁
你从黄河船夫曲中
录来三声号子
为古老的黟水调整韵律
桃源人激奋了
哗啦将篱门洞开
还亮着嗓门学着世界语
洞旁蹒跚过骡马的铃铛声
而今又迎来五彩的TAXI和三角旗
桃源人正一天天向蜜源靠近
(因为他们都喜欢以蜜蜂自比)
编辑:郑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