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杜鹃花里的乡愁

2019年04月19日 09:57:04 来源:黄山新闻网

杜鹃花里的乡愁

程卫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了“乡愁”这个词?是从席慕容的那一支清远的笛还是在余光中的那一枚小小的邮票?无从得知。从家乡到故乡,每个人与故土的别离,必然都有自己的缘由,无论哪一种出走,最后时过境迁已忘了那些曾经憎恨过的现实,纯粹的只是自己思想上需要有一个如母亲般的依偎

        

以前都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可见这块土地是多么的令人失望。出了门就是山,山路十八弯里寻一个人却又“云深不知处”,这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未必会感觉到诗意盎然的。爱恨却又总是如此相互纠缠,也许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也都这样相互纠缠。无论走没走出大山的人,无论对这片大山有多恨就有多爱的人都为如今的徽州留下了独特又深刻的印迹,它成了世界的珍宝!寻梦徽州的乡愁,宛如寻一碗醇酒,任何人都会沉醉其中。

       

    自北宋开始,歙州改徽州。自此,“徽州”两个字与很多人相互牵扯缠挂。“渔火半明灭,海月上山背。家乡送别人,已隔青峰外。”新安江徜徉过徽州的村落,连接着外面的世界。也正是这条河流的徜徉,与大海相接,让徽州与世界交融,更添了无数“乡愁”。

      

 乡愁何以为寄?是那江南清澈的山水,烟雨朦胧千万家?徽州黛瓦白墙的古民居,高高的马头墙,青石板巷子,门檐花窗精美雕刻,山村缭绕的云雾和袅袅的炊烟,在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都是烙在心头的乡愁印记。这样古韵深厚浓墨重彩一般的古村,是徽州故人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在细雨绵绵的天气里,举着你的油纸伞,带着你的丁香花,走进寂寞的小巷,高高的门楼,斑驳的苔藓,无不透着漫漫岁月的痕迹。无论是在光影婆娑下的店铺排门里、老井旁以及收音机里的老曲儿声中,都将带你走向一份宁静与安详,你会真正懂得这才是沉淀思绪的所在,是可以静心不问人间是非的雅量。

       

乡愁就站在徽州的马头墙上,也落到了那“四水归堂”的天井里,是厅堂中摆放的东瓶西镜与钟摆,是条桌前摆放的八仙桌及太师椅,还有两侧楹联中的崇尚诗书、恬淡平和的生活态度。时间总在日月轮回间流逝,若谁用心去琢磨这些建筑艺术深厚的底蕴,就一定可以理解了什么叫游子心声!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才叫远方。千年的徽州,徽州人还能回到过去吗?

        

春日的阳光洒满徽州大地,大红的灯笼悬挂在山间的古巷老宅中。沐浴着清晨的淡淡晨雾,走在歙南石耳山下朱陈村光润洁净的青石板路上,看两旁斑驳的粉墙黛瓦、爬满青藤的农家院落,仿佛时空交错。在朱陈村,巷弄纵横交错,将户与户、房与房连成井然有序的整体,构建和谐、宁静、淡泊的心境组合。石耳山上丽日艳阳,红杜鹃一群天真烂漫、不黯世故的小女孩,自由自在地绽放着生命的热烈和激情,她们乐乐呵呵地笑着,她们在山之巅迎风傲雪又过了一冬是值得庆贺的事。杜鹃花在山里并不叫作杜鹃而是“映山红”,花开的季节,“零落成泥碾作尘”也无人怜惜。她的生命永远只能绽放在寂寞的荒山野岭。尽管被人供养的花儿远不及它的美丽。

      

 嫣红的杜鹃,映着青春美丽的脸,却又有着一种凄凉和凄美,喜庆热烈的色彩与杜鹃啼血的故事又是有联系的。映山红还有一个雅号叫“山客”,年年花开似火映山红,也就那么一阵子。如同这些上山赏花的人。曾经,杜鹃花只是解谗裹腹之物。石耳山下的村庄里,当杜鹃花欢天喜地的开放时,它们并不懂得人类的悲苦。饥肠辘辘的人们揣着欢喜的心情,一朵朵摘下杜鹃花的花骨朵儿,先抽去丝丝花蕊儿,然后双手轻揉,送进嘴里,酸酸的、涩涩的、略带一丝微暖微甜,连同生活的酸楚还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欢喜一起咽下。

       

石耳山连绵起伏,千峰万峦被殷红的杜鹃花染成血色。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所以在宋人高观国笔下的杜鹃花便如此凄美绝纶,催人泪下:“啼魄一天涯,怨入芳华。可怜雾血染烟霞。记得西风秋露冷,曾浼司花。明月满窗纱,倦客思家。故宫春事与愁赊。冉冉断魂招不得,翠冷红斜。”杜鹃花真是一种令人肠断的花儿。杜鹃鸟的鸣叫,又是那般催人的“不如归去”。

        

归去时,却又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熟悉与陌生都使劲的碰撞着心灵。少小离家的几多岁月,也曾在乡音中品味故乡,也曾问故人故乡可否安好?正如李清照所言“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故乡岂又是醉了就忘得了的啊!

编辑:郑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