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走进卢村木雕楼
江志伟/文 金瑶鸣/图
2006年5月20日,“徽州木雕”与“徽州石雕”“徽州砖雕”并称为“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倘若要推举“徽州木雕”的代表之作的话,安徽省黟县卢村的“木雕楼”,是最最没有争议的共识了。
“五里卢村三里烟,两溪汇流百户间,祠堂亭台木雕楼,小桥流水杏花天。”卢村位于黟县北部,距离“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只有两公里,是以卢姓为主聚众而居的古村落。卢村建于南唐,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卢村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的木雕楼群而著称,这些由卢村七座徽派古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主要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宅院。卢村木雕楼,是卢氏三十三代传人卢帮燮在清道光年间所建。卢帮燮早年经商,家富百万,当时被人称作“卢百万”。 “卢百万”后来转入仕途,官至奉政大夫、朝政大夫,还曾出使过德国,在拥有了丰厚的财富之后,一连娶了六个老婆,因此而建造了这些木雕楼豪宅以金屋藏娇,于是请了徽州著名的、最好的木雕工匠,花了20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享有“中国木雕第一楼”的美誉。
走进木雕楼,就仿佛走进了中国徽州木雕艺术博物馆。但见那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地铺天盖地冲击着视野的——木花门、木窗棂、木横梁、木立柱、木雀替、木栏板、木家具、木楹联,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琳琅满目的木雕大世界;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混合雕、线雕、隐雕、平雕、圆雕,全部都是形形色色、百态千姿的木雕艺术品,霎时想要狂赞一句:“好一个‘无处不木、无木不雕、无雕不精、无精不绝、物必饰图、图必有意、意必用典、典必薪传’的木雕楼啊!”
在木雕楼群的一座座木雕楼风景线中梭巡,只觉得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就发现:不只是木雕楼的木雕技艺是绝对“徽州的”,而且那些个木雕雕刻的内容,也绝对是“徽州的”。它们有的雕着四季花草,那含苞欲放的莲瓣,迎风起舞的菊花,使人清心悦目;有的刻着鸾凤麒麟、游龙、仙鹤,姿态万千,栩栩如生;有的雕着鸡、鸭、猪、牛、鹅、羊,寓意着六畜兴旺;有的刻着寿星、八仙、和合二仙,象征着吉祥如意;有的匾额和窗栅上,还雕刻着仕女饮宴、车马出行、舞乐百戏图等,体态生动,绚丽多彩。过眼之处,不乏徽州的山水、徽州的博古、徽州的火篮、徽州的服饰……,使人感到徽风皖韵,古色古香,故事传说,趣味横生。
然而,若要论起木雕楼群中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徽州木雕来,恐怕还是要数这木雕楼居然一反“一般人家的木裙板上不做雕饰”的旧俗了。它的木裙板上不但雕饰了,而且还是每一扇木裙板上都雕刻着一个故事,诸如:《九老仙鹿图》《竹林七贤图》《明暗八仙》《苏武牧羊》《羲之戏鹅》《太公钓鱼》《伯牙弹琴》《太白醉酒》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驻足欣赏、留连忘返。雕刻技法,则采用浅雕、深雕、镂空雕等多种类型,有的深雕层次,竟多达六七个层次之多……其中有一块木裙板上雕刻的是一个徽州书生赶考的故事,身旁有书童挑着担子相随,左右有邻人倚门相送,书生骑在马上,正要骑过村口的一座小石桥,前面突然跳出一只黄山短尾猴来拦住了去路。于是“画外音”霎时凸现:马上逢猴——马上封侯,谐趣横生,妙在其中,令人过目难忘,直叹徽州木雕的魅力。
编辑:郑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