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智绿共生,科创高新”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园区生态文明宣教先进典型案例。
作为全国10个获评案例之一,该案例将科技创新与生态教育有机融合,打造出了工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
生态文明宣教工作,合肥高新区做对了什么?
“绿”意盎然的合肥创新院。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全民参与,让绿色理念浸润人心
6月末,连日的降雨,让合肥的清晨有了一丝夏季里难得的凉爽。来到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天乐公园,在此纳凉的市民们或是跳舞锻炼,或是演奏乐器,人与景的互动“相映成趣”。
随着脚步深入,这里的“白鸽观赏点”吸引了许多“带娃大军”在此停留,小朋友们在鸽群嬉闹的场景,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
而这只是合肥高新区不断讲好魅力高新故事,践行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成果一角。
天乐公园内的“白鸽观赏点”吸引了许多“带娃大军”在此停留。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为实现生态惠民,近年来,合肥高新区通过打造“幸福河湖”“生态游园”等民生品牌,面向群众,创新推行“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群众宣教模式,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据了解,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配套建设“生态环境教育基地”4处,已累计建成省级、市级幸福河湖4条,通过建成区“找”地、新建区“增”地等不同建设路径,建设沁心园、人才园、华佗园等街头游园,2025年新建(提升)公游园10余处,不断丰富公园功能,成功实现5分钟见绿、10分钟亲水,让群众在家门口便可感受“诗与远方”,每年吸引超10万人次参观游玩。
在此基础上,合肥高新区还依托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多元化生态实践。通过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 环保宣教公益行”“生物多样宣传活动”“‘无废城市’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近三年,系列活动关注人数超10万人次,园区参与线上答题、线下活动超5万人次,发放环保购物袋、宣传手册等自制宣传物料10万余份。
小朋友们正在给鸽群喂食。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同时,合肥高新区还在加紧建设生态环境健康主题公园,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科学、有趣的科普教育场景,着力提升居民环境健康素养。
除政府部门外,合肥高新区的社会组织也让生态文明宣教迸发出更多活力。合肥高新区绿迹环保垃圾分类发展中心精心打造“移动课堂”,在社区高频次举办“无废城市”理念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环保手工坊等活动,累计开展活动超200场,直接覆盖人群逾10万人次。
天乐公园内的“白鸽观赏点”。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企业转型,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来到位于大蜀山西侧的合肥创新院,这里的屋顶“种”满了科技“绿植”:铜铟镓硒光伏玻璃走廊、高效光伏热泵机组、风光互补路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此外,园区内还建设有光储直柔系统、光储充换系统、光伏屋顶、光伏车棚、光伏直驱空调、太阳能耦合空气源生活热水系统等节能减碳设施,这些设备在建筑能效智慧管理系统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下,正帮助这里从“低碳”园区转变为“零碳”园区。
合肥创新院使用的高效光伏热泵机组。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据了解,一年多以来,园区碳强度下降了21.3%,节能降碳效果显著。园区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并收获安徽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协会“2023年度建筑绿色运维与节能改造典型项目案例”综合评分第一名。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深入开展“双碳”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以低碳智慧园区、全省首批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光伏+储能”、路灯能源管理及智慧化管控升级改造等示范项目为引领,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路径。征集家电、轮胎、光伏等典型行业先进经验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合肥创新院楼顶的铜铟镓硒光伏玻璃走廊。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同时,邀请园区1000余家次企业参加中国科技大学“双碳”战略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峰论坛、“AI+”数智节能环保技术分享大会暨化债政策背景下企业发展新机遇交流峰会、“从绿色制造到近零碳制造”主题讲座、碳中和行动联盟圆桌论坛等“双碳大讲堂”系列活动。
合肥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姚书凯介绍道,此次入选先进典型案例,是对合肥高新区生态文明宣教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未来,合肥高新区将努力让生态文明宣教工作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底气,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编辑:吴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