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千里淮河今安澜|安徽霍邱:安居乐业幸福长

2025年08月29日 14:32:38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晨曦微露,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49孔浅孔闸静静矗立,淮河水如镜面般倒映着天际流云。不远处,霍邱县淮美奇工艺品有限公司内,柳编艺人手指翻飞,杞柳条在指尖穿梭,渐渐成型为精美篮筐。8月28日,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澜·行走淮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第四站走进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记者在这个曾为淮河安澜作出巨大牺牲的县城,看到了非遗传承与治水智慧交相辉映的新画卷。

匠心传承:指尖技艺编织致富路

“这款混编户外家具是欧洲客商的最爱,订单已经排到明年春天。”霍邱县淮美奇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同利指着展厅内琳琅满目的柳编产品介绍。公司2024年完成销售4950万元,出口380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地区。

在编织工区,"霍邱柳编"市级非遗传承人沈家明一边熟练地编织着花篮,一边介绍:“霍邱柳编起源于周朝,就传统花瓶而言,从上经盘底到收口、拿沿,几乎不用什么工具,但编织出来的产品结构严密,形体圆润。”

柳编工艺已发展出精编、透花编、套色编等几十种技巧,品种达3万多个。产业覆盖沿淮20多个乡镇,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带动10余万柳编巧匠增收致富。“柳编让农民编出‘楼房’,编来‘新娘’,”潘同利笑道,“这是群众对产业效益最朴实的肯定。”

不远处田孝琴临淮泥塑艺术馆内,省级非遗传承人田孝琴正在创作新作品《淮河新貌》。“临淮泥塑创作原料取自当地红、黄、灰、黑泥土,经十几道工序全凭手工塑形。”她指着展馆内荣获安徽省金奖的作品《公平在肩》说,“这些作品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动反映淮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场景。”

艺术馆四层空间内,陈列着从乡村振兴主题到《十八罗汉》等传统题材的作品,年接待游客和研学团队超万人次。“我们要让非遗走进人们家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田孝琴说。

安澜智闸:淮河中游的“定水神针”

“临淮岗工程是淮河中游最大的防洪控制性工程,其防洪战略意义,相当于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安徽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水旱灾害防御办公室副主任汤黎明站在主坝上介绍。

这座总投资22.67亿元的工程,主坝长8.54公里,南北副坝总长69公里,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当淮河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运用临淮岗工程,可减少淹没面积1290平方千米,一次性防洪减灾效益1500亿元以上。”汤黎明说。

2024年8月13日,临淮岗复线船闸通过交工验收。“复线船闸总投资7.16亿元,单向通过能力达2118万吨,将彻底解决通航瓶颈问题。”汤黎明指着新闸说,“与引江济淮工程配套使用后,2000吨级船舶可通江达海。”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程还发挥着重大的生态效益。通过蓄水保水,增加了主坝上游水域面积,形成大片湿地。“2022年,我们科学调度,抬高坝上蓄水位至21.5米,动态多蓄水5.7亿立方米,保障了两省六县城乡居民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先后荣获国家级水管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站在观景平台远眺,但见工程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宛如淮河上的璀璨明珠。

安居乐业:从“水来搬家”到“永续安居”

在王截流保庄圩安置点,村民张国华正在装修新房。“以前住在行蓄洪区里,水来搬家、水退修房,现在再也不用过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了。”他笑着告诉记者。

霍邱县淮河行蓄洪区居民安全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黄友志拿出规划图介绍:“我县淮河行蓄洪区总面积901.9平方公里,占全省沿淮行蓄洪区的三分之一,总人口22.29万人。1949年以来奉命行蓄洪26次,为保障下游安全作出了巨大奉献。”

为彻底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县委县政府采用直接建房外迁、新建保庄圩就地保护和迁入安置三种方式。“目前正在通过新建保庄圩就地保护和迁入安置2.99万户9.22万人。”黄友志说。

在陈郢保庄圩,白墙灰瓦的安置房整齐排列,学校、卫生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截至8月25日,已分配安置房9628套,约占总任务的86%。”黄友志指着正在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说,“这不仅是个安置工程,更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

迁建工程总投资超百亿元,是霍邱县历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走在保庄圩内,但见道路宽阔,绿树成荫,老人们在新居前闲聊,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夕阳西下,临淮岗工程披上金色外衣。淮河水静静流淌,见证着这片土地从水患之痛到安居乐业的变迁。柳编艺人的巧手编织着美好生活,治水人的智慧守护着万家安宁,非遗与治水智慧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奏响新时代淮河安澜的动人乐章。

编辑:吴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