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徽学,何以成学?

2023年11月03日 08:54:28 来源:黄山新闻网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徽学作为专注于徽文化研究的专门学问和综合性学科,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文化概念,更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延续。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隋唐到两宋,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盛世敦煌”到“东南邹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转移,敦煌学与徽学实现了历史年代的自然连接,呈现出中华文明的实态延续,展现了作为国际显学的魅力。

徽学,何以成学?11月2日下午,市委市政府主办第一期徽学大讲堂,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周晓光作专题讲座。

徽学,不是“安徽学”

什么是徽学?周晓光指出,徽学之“徽”专指徽州。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最初讨论徽学问题的时候,徽学也被称为“徽州学”。但由于这一名称容易被误认为是一个地方史的研究,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后来学界逐步形成徽学概念。徽学强调的是一个更宏观的视野、整体的视野,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因此,徽学也不是“安徽学”。

“徽学之学主要包括学问和学术两层含义。”周晓光认为,徽学是以徽州历史地理、徽州传统社会、徽州历史文化及其传承创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是相对独立的有关徽州的知识体系和中国史的分支学科。徽学的主要研究时段,是宋代以来直至民国的近千年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对徽文化当代价值研究的不断深入,徽学研究的时段重心逐步后移,徽州历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创新,成为徽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徽学,何以成学

“近代以来,继承了关于徽州自然与人文的探究传统,学者们又开始有意识关注徽州历史与文化问题,把徽州视为一个既有特殊性,又具普遍意义的区域加以关注、研究。关于‘徽州问题’的研究成果为20世纪80年代的徽学成为专门学问奠定了基础。”

谈及徽学何以成学,周晓光认为,一是历史上关于徽州自然与人文的探究传统,为徽学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是源远流长且内涵丰富的徽州历史文化,为徽学形成提供了研究对象;三是丰富的徽州历史文献和大量的文化遗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百万件徽州文书的重新发现,为徽学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资料支撑;四是学术界致力于徽学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为徽学形成做了有益探索和理论准备;五是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的学术研究转型,开辟了区域史研究的新领域。

周晓光表示,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的学术研究转型,开辟了区域史研究的新领域,徽学因时而生,成为一门与藏学、敦煌学齐名的“显学”。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徽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千篇散见于报刊的徽学相关领域研究的论文,为我们展示了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研究者的深度思考;数百部徽学专著,为我们解读和剖析了徽文化中各种文化现象的前因后果,以及这些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数十种大型徽州文书与民间文献影印丛刊,为我们提供了徽学研究的重要珍稀资料。

徽学,大有可为

周晓光指出,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当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服务文化强省建设,都需要文化传承创新,徽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徽文化发展和徽学学科建设。关于今后的徽学研究,周晓光建议,要提高徽学研究站位,提炼总结徽文化的精神内核,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思想源泉;拓展徽学研究领域,系统梳理徽文化的资源遗存,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和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提供学术基石;创新徽学研究手段,全面升级徽文化的传播方式,为徽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播提供科技支撑;启动徽学研究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徽文化的协同创新,为徽文化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机制体制保障。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徽文化发祥地黄山市委市政府的积极作为下,徽学如今已经成为黄山市、安徽省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周晓光表示,徽学将是大有可为、前景光明的一门走向世界的“显学”。他建议,黄山市要加强徽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黄山市徽学有组织的科研,打造黄山市徽学研究的高水平平台,深度融入徽学重大活动,设立徽州文书馆和徽州文化主题公园。


编辑: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