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歙县:“四举措”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5年01月24日 11:17:30 来源:歙县县委宣传部 作者:吴帅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歙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歙县广泛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基层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九大以来,涵盖全县16支队伍、总数达百余人的基层理论政策宣讲员开展了各类专题宣讲9000余场次,受众达到72万人次。

广纳人才,宣讲队伍从“一把小号”变为“交响乐团”

歙县按照政治素质高、理论素养高、宣讲效果好的标准选拔优秀宣讲员,组建县处级领导干部29名、县委宣讲团成员16名、特色宣讲队16支、基层宣讲骨干100余名的理论宣讲队伍。理论宣讲从“一把小号”变成“交响乐团”,在歙县的乡镇、社区、机关、企业、校园奏响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把“理”送到基层作表率。参照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县直单位、基层党建安排,由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结合重点工作调研、督查、指导基层工作等,依托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集中宣讲,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二是安排机关干部,把“理”送到基层讲清楚。充分发挥各单位、部门优势,按职能组建专业宣讲团,组建县委宣讲团、廉政清风宣讲团、法治教育宣讲团、乡村振兴宣讲团、农村服务宣讲团、国防教育宣讲团、生态文明建设宣讲团、网络宣讲团、艺术化宣讲团等16支宣讲团队开展党纪党规及法律法规类、政策服务类、民生工程类、群众需求类宣讲。

三是邀请理论名家,把“理”送到基层讲深入。整合党校、学校、机关、企业各方资源力量,组建“思政名师”“科技英才”“非遗大师”等类型多样的特色宣讲队伍,邀请市委讲师团团长指导备课,把复杂枯燥的理论术语转化为简明生动的百姓话语,从语言上解决了理论宣讲对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海选基层名嘴,把“理”贴近群众讲明白。组织开展基层理论微宣讲竞赛、“金话筒”政务讲解大赛,把好苗子、好种子遴选出来。各乡镇各单位名嘴组成“青年骨干”“好人模范”“巾帼标兵”“劳模工匠”等长期活跃在基层,把理论落到群众熟悉的典型事、具体事、眼前事上,为群众解思想之疑、释理论之惑、阐政策之要。

五是动员各界名人,把“理”融入实践讲生动。广泛动员和抽调各行各业表现突出优秀代表参与到宣讲队伍中来。基层干部、企业职工、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人才成为宣讲主力军的重要拼图。“中国好人”王山青、“安徽好人”汪笃义、渔梁“争渡”志愿服务队队长巴胜子、歙县披云山庄党支部党员曹向忠等一批“明星宣讲员”广受群众喜爱和欢迎,他们以亲身经历、本身业绩、自身感悟作为鲜活教材,提升了理论宣讲的亲民性、可信性和美誉度。

精选内容,宣讲菜单从“我讲你听”变为“你点我讲”

歙县积极探索“五单工作法”宣讲模式,“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实现了“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宣讲员接单—百姓评单”的基层宣讲常态化。

一是高举旗帜讲“热点”,让群众“爱听”。近年来,歙县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重要回信精神等开展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全面学习领会,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各项工作。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等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宣讲,着重讲清楚会议的主题、任务、部署要求等。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了干部群众的信仰信念信心,进一步激发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二是深入基层讲“疑点”,让群众“想听”。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受众不同接受层次,做到量体裁衣、分类施策,实现“靶向”供给、精准“滴灌”。2021年起,实施“党的创新理论走心行动”,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重点宣讲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民生工程,讲清楚民生工程政策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讲清楚民生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实施进展、受益成效等,结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和关心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宣讲好党的方针政策,使宣讲既有高度又接地气,既有意义更有意思,群众都想听。

三是联系实际讲“特点”,让群众“愿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宣讲原则,精心策划“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安排牢记领袖嘱托、祝福伟大祖国、宣传“千万工程”、学习典型模范、讲述奋斗故事、践行为民宗旨等6大特色宣讲主题内容;会同县委党校、县委教育工委积极开展思政微课研发和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思政微课堂百余堂;创新推出《“张一帖”家规家训及其当代启示》《陶行知家风》等系列精品课程,深受干部群众欢迎;歙县老年大学新增“课前十分钟思政课”微党课,让教师和学员在授课、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利用课前十分钟,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

优化载体,宣讲平台从“会堂讲堂”变为“线上线下”

歙县深耕网络平台,打造特色课堂,创新方式方法,以“理论+故事+互动”等新模式,不断提升理论宣讲效果。

一是拓展传播途径,实施“互联网+宣讲”。实施理论宣讲“互联网+”,积极探索网络化、视频化微宣讲。2024年遴选“金话筒”政务讲解获奖选手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录制理论微宣讲视频《“碳”索新路 向绿而行》《打造派出所主防歙县样板 全力守护一方平安》等17部,在歙县融媒APP设置“微讲堂”栏目,微宣讲视频浏览点击量超8万余次,通过“学习强国”黄山平台、“学习强国”歙县融媒号等展播;2024年,《胡早娣的“长征”》荣获第二届全省微党课一等奖,在安徽先锋矩阵系列平台展播;开设“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2330个广播终端,2024年在线率93%,播出节目300余档。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精准配送到“指尖”、传播到“耳边”。

二是打造特色课堂,策划“红色阵地+宣讲”。歙县县委党校推出特色课堂,采取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案例教学“四位一体”模式,形成3~4天不同时长的教学模块,根据具体教学需求有机组合课程内容,依托重点打造的杞梓里镇“王茂荫展示馆”、三阳镇“红色金石”、上丰乡“红色岩源”、璜田乡“蜈蚣岭精神”等红色教育基地,全县推出10条“初心之行”现场教学线路,这不仅成为歙县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而且吸引来安等外地干部培训班前来学习。2019年以来,歙县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800多场次,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等受教育2.9万多人次;承接外地研学教育300多批次、2万多人次。

三是创新方式形式,组织“文艺+宣讲”。将理论宣讲与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把道理讲清、精神讲透,让宣讲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近年来,歙县紧扣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大力推进理论政策大众化、艺术化宣讲,积极扶持披云山庄党支部党员曹向忠,充分发挥自身特长,采取厨师店员特色服装、挑着徽商毛豆腐担、边叫卖边游走的形式,运用朗朗上口的快板和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现场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重大主题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入脑入心,每到一处均深受群众喜爱;2022年,在歙县徽城镇中和社区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艺术化宣讲。紧扣“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以配乐诗朗诵、黄梅快板、音乐小品、对口相声、三句半、独唱、小合唱、徽剧表演唱等多种艺术形式设置了《花开盛世》《礼赞二十大奋进新青年》《二十大精神放光芒》《落实党的二十大》等16个节目,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准确诠释、创作,让观众享受到了一场丰富的文化大餐。

创新理念,宣讲方式从“高大上全”变为“短平快实”

歙县围绕增强理论宣讲实效性、常态化,在构建长效机制、强化激励考核、组织学习培训、培育青年宣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

一是完善长效机制,让宣讲“热”起来。围绕“为谁讲、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经常讲”等问题,2024年,制定了《党的创新理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政策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建设工作方案》等,组织县级理论宣讲人才库成员,走进基层一线,与干部群众面对面宣讲,对县级理论宣讲人才库成员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每年宣讲达不到规定要求、宣讲质量及受众评价不高的成员及时调整并予以通报,对宣讲基层反响较好的宣讲人才,积极推荐入选市级宣讲人才库。

二是引入竞争机制,让宣讲“活”起来。建立理论宣讲考核奖励制度,每年组织全县优秀宣讲员、优秀讲稿、优秀课件、优秀宣讲短视频评选。2023年8月20日举办“歙采缤纷”杯歙县“金话筒”政务讲解技能大赛颁奖仪式,对获奖者进行表彰。2023年,歙县选送桂林镇组织干事江溪玉在安徽省第五届微宣讲竞赛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创黄山市在全省理论微宣讲比赛最好成绩。2024年,歙县选送县新保中心干部胡嘉月在安徽省第六届微宣讲竞赛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通过比赛,提升了宣讲实效性和鲜活度,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

三是建立培训机制,让宣讲“实”起来。建立宣讲员学习培训制度,将宣讲团成员纳入宣传干部培训等计划,组织基层理论宣讲员进行集中培训,交流宣讲经验,采取推荐学习书目、专题讲座、互联网教学、课题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宣讲工作者理论素养和宣讲能力。对每次重大主题宣讲,县委宣传部统一印发宣讲提纲,规范宣讲内容,抓好集体备课和试讲。

四是探索培育机制,让宣讲“新”起来。2023年以来,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将青年微宣讲搬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现场,青年宣讲员们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真实的案例展现了歙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歙县社会治理提供了启发和思考。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