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北纬30°区域是世界公认的“黄金茶产区”,横贯中国东西部,其中,黄山市与湖北省襄阳市同样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与贸易历史。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4月17日至18日,“‘两山’20年 北纬30°生态茶链绿色发展”联动采访活动在襄阳市启动,记者走访襄阳茶园,探寻两地因茶结缘,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不谋而合的做法和经验。
从襄阳到黄山
一片茶叶串起百年茶缘
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襄阳随处可见茶道文化的痕迹,随茶道分布的渡口、码头、会馆、街区和古城等,均见证着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黄山是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中国名茶的主产区,被誉为“中国名茶之都”;襄阳拥有3000多年的茶叶种植历史,茶产业发展蓬勃。
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条蜿蜒的万里茶道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这条路南起福建武夷山,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向北延伸,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全程1.4万多公里。祁门红茶便是从阊江入鄱阳湖到汉口,踏上万里茶道,远销德、英、美、俄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时光流转,如今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襄阳与黄山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践行着绿色发展之路,两地茶产业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片小小的茶叶,不仅富了一方百姓,更承载着襄黄之间的深厚情谊,成为两地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
从绿叶到“金叶”
“蹚出”绿色发展之路
一大早,在襄阳市保康县黄堡镇观音云雾茶场茶园内,茶农们身挎竹篓踏入茶垄,手指轻快地掠过茶树,鲜嫩完整的芽叶接连落入篓中。
“我家茶叶长势好、销售旺,归功于建设生态茶园。”茶园负责人王召均向记者介绍,“为了确保有机茶园的品质,我们坚持不用任何化学农药,主要通过深挖沟,用饼肥、生物菌肥改良土壤,以绿色防控替代农药灭虫,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进行有机改造。”
“正是因为我们坚持走绿色、生态、有机的路子,坚持种有机茶、施有机肥,符合现代人健康绿色的生活要求,我们的茶叶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王召均说。
在追求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保康县并非个例。早在2020年,黄山市就在重点产茶乡镇试点推广“小黄板”。到了2021年,更是实施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实现黄板扦插全域覆盖。近年来,黄山市以“小黄板”撬动茶园绿色防控,全市鲜叶和干茶抽样欧盟达标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0%。
良好的茶叶品质,让茶农的收入越来越高。据了解,襄阳茶园种植面积接近50万亩,带动近50万人增收致富;而黄山去年茶叶综合产值达283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2万余元。
从绿叶到“金叶”,襄阳与黄山虽地域不同,但在绿色发展理念上却遥相呼应,凭借着对绿色发展的执着坚守与不懈探索,成功“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茶山到景区
端起“茶文旅融合”金饭碗
襄阳与黄山同处于神奇的北纬30°黄金产茶带,都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千年茶文化在这里沉淀、流淌。如何让深厚的茶文化拥有更具象化的表达?两地都在积极探索,并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清晨,薄雾升腾,站在襄阳市谷城县堰河村的茶山上望去,青翠的茶垄随山势起伏,茶园与村庄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美景图。
曾经,堰河村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80%以上的面积是山场,村民守着有限的土地,靠传统农业为生,收入微薄。但堰河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发展绿色产业的理想之地。1992年,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开垦荒山,种植茶树。经过几年的努力,堰河村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茶产业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有了产业基础,堰河村开始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当地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开发了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游客可以漫步在茶园中,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也可以参观茶圣厅、奇石馆、农博馆等景点,感受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住进温馨舒适的民宿,享受悠闲的乡村生活。
在黄山,茶文旅产业的发展同样有声有色。谢裕大茶叶博物馆、中国祁红博物馆、中国祁红科技博览园等一批茶主题博物馆交上了茶旅融合的精彩答卷。
特别是集品茶、赏茶、研茶、制茶以及茶养生等于一体的谢裕大茶博园,更是我市茶旅融合的先行者之一。它针对不同客群,精心策划了茶区考察、茶园旅游、茶食体验、茶事交流、茶艺展示等各色茶文化主题旅游活动。在这里,游客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茶旅融合带来的全新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襄阳与黄山在茶文旅产业发展上有着紧密联动。2023年10月,襄阳市政协副主席张文斌一行就曾到访谢裕大茶博园、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了茶文旅融合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与其签订了合作协议。
襄阳凭借自身独特的乡村资源和茶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村、以旅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黄山则依托丰富的茶主题博物馆和茶博园等资源,成为茶文旅融合的典范。两地在茶文旅产业发展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推动着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一片叶子打开交流空间,以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襄阳与黄山正以茶为笔,以绿色为墨,在广袤的大地上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壮丽篇章。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