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青山叠翠处,解纷新"枫"起。在歙县街口镇,一场场“家门口”的纠纷调解实践,正以“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该镇98.6%的矛盾纠纷在村内化解,平均处置时长较去年同期缩短58%,交出一份“暖民心”的高分答卷。
"扫个码,当天就有人来解决问题!"街口村姚大爷与邻居因琐事引发争执后,通过扫描村委会"解纷码"提交纠纷诉求。镇综治中心接单后立即启动联调机制,2小时内即完成"调解员+民警"双到场、现场取证定责、矛盾分级处置全流程,当晚便促成双方签订和解协议。这种“线上提报—智能派单—联合处置”模式,已成为街口镇化解矛盾的标配流程。
纠纷化解的"省时效应"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今年以来,全镇腾出的治理资源持续注入民生工程:投资41万元的枫树坑停车场、整治30余处乱搭乱建的上前自然村环境提升工程、惠及1000多户的街鸠旅游道路拓宽建设。新门村村民汪仲祥指着屋后完成排险的山坡感慨:"上午刚反映树木倾倒造成的屋后山体滑坡风险点,下午林业、国土专家就带着测绘仪上门,这样的速度才配叫‘真办事’!"
通过整合乡贤调解团、法律智囊组、技术支援队,2024年民生领域交出亮眼答卷:医保参保率98.5%、家庭医生签约率91.2%、12个自然村完成"绿净美"升级,千亩柑橘和万亩茶园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如今漫步街口,但见江畔万亩橘林叠翠,村史馆里游客如织,村民们笑言:"小事扫码办,大事齐心干,绿水青山真能变金山银山!"
从“矛盾上交”到“就地化解”,街口镇用“小纠纷”的快速响应,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当每个诉求都被郑重对待,乡村善治的根基便在这份“较真”中愈发坚实。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