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当千年徽派古村遇上现代治理智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黟县西递镇给出了生动答案——常态化推行“网格化走访”机制,以中医“望闻问切”的智慧深耕基层治理,将古村保护、产业升级、民生保障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在青瓦白墙间绘就了一份群众认可的 “西递答卷”。
“望”穿古村肌理,让文化根脉“活起来”。西递镇织密“镇村干部+网格员”走访网络,以“每周一访、每月一汇”的常态化机制,对村内古民居建立“一房一档”台账,借助无人机航拍实现动态监测。同时深挖徽派楹联精髓,编撰《西递楹联通览》,举办楹联书画展、作品征集等活动6场,更创新推出“门牌+楹联”的“书香门牌”模式,让“中国楹联第一村”的文化名片愈发鲜亮。
“闻”取产业脉动,让文旅经济“旺起来”。“非遗齐上阵,村村都有戏”的民俗巡演品牌正成为西递的流量密码,“西递板凳龙”“高杆舞凤”等6项非遗展演常态化上演后,游客停驻率飙升40%,民宿入住率达85%。“古村+演出”“文化+赛事”的多元场景不断刷新游客体验,“村台”乡村晚会、“劲舞开跳吧”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接连登场,让古村从“静态观光”迈向“深度沉浸”,文旅融合的产业链越拉越长。
“问”需民生冷暖,让幸福质感“暖起来”。线上“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线下“村民议事厅”双渠道并行,西递镇精准捕捉群众诉求。建立独居老人“需求档案”,为留守儿童开设“暑期阳光之家”,邀请安徽省名中医坐诊为村民提供针灸、熏蒸等服务以及开展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并搭建“村企对接”平台组织招聘会,帮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就业碗”,让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切”准治理脉络,让乡村风貌“美起来”。构建“镇-村-组-户”四级联动体系,党员先锋队带头开展“全域环境提升攻坚”,河道清淤、巷道美化与“口袋公园”建设同步推进,让古村处处“一步一景”。“积分制”管理激活村民自治活力,“月评议、年评比”与“红黑榜”公示机制让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形成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治”的新格局,文明乡风成为了西递最鲜明的底色。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