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日,在歙县新安江百里画廊街口段,游客乘船穿行于碧波之上。两岸徽派古村落的粉墙黛瓦错落于苍翠山峦间,马头墙的飞檐与浓荫交织,宛若一幅山水画卷正被清风徐徐铺展……
夜幕下的新安江畔,歙县街口镇依托“空中无人机巡航+岸边声控预警+江面快艇联动”构建立体巡查防线,搭载热成像技术的无人机每日执行不定时沿江巡航,精准捕捉非法捕捞、垂钓人群;15处声控设备实时监测异常声响,联动快艇30分钟内抵达现场。作为皖浙生态补偿试点核心区,该镇创新成立45人“水上卫士”协会,退捕渔民凭借水文经验将巡查效率提升40%。今年以来,该体系已清除非法渔具20余件,劝导违规垂钓700余人次,科技护江成效显著。
“江水映着青山,日子才透亮!”村民吴云花挎着竹篓沿江而行,目光敏锐地搜寻着岸边散落的塑料瓶、纸屑等废弃物。这些被拾起的垃圾并非无用,它们将被送往村里的“生态美超市”,在这里,分类好的垃圾如同绿色的“货币”,可以兑换成酱油、肥皂、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或是环保袋、小绿植。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回馈,不仅让环境更洁净,更让环保理念融入村民的日常点滴,将随手捡拾的微行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活温情,传递着守护家园的暖意。
近年来,该镇以“护水”夯基、“富水”兴业,构建“空天地人”立体化护水体系。无人机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智能传感器全天候追踪污染源,护渔队不定时轮值巡查。清澈江水催热生态经济,游客可体验有机茶园采摘、古法烘青茶制作等项目,带动村民人均增收三成,“护水人”逐步转型为“共富带头人”。
沿江而生的“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立体模式,让徽州文脉与生态经济相拥,街口金橘的甘甜沉淀着水土灵气;街源烘青的茶韵浸润千年技艺。江畔的碧摩居与索桥居将粉墙黛瓦嵌入山水,雕花窗棂框住一江新安,木栈道蜿蜒连接星河倒影;静静勾勒着天人合一的栖居美学。
编辑:程璇